成語使用常見錯誤類型(中考)
語基茶話會(一):成語識別與運用 成語使用常見錯誤類型 1.詞義理解不準型 這種錯誤是指對成語的意義理解不準確導致使用錯誤,這種情況或是因為對成語中的重要語素理解不準,或是由于望文生義造成的。 典型示例: a.別人都已經被感動了,小剛的心里面卻無動于衷。 b.我要張華八點半到我家做客,他卻九點才來,真是個不速之客。 示例詳解: a.衷:內心。無動于衷:心里面沒有觸動。此句犯了語義重復的錯誤。 b.速:邀請。不速之客:沒有受到邀請自己而來的客人。 本類型常見成語: ⑴安然無恙: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,后泛指平平安安沒有受到任何傷害。 ⑵不屑置辯:屑,值得;置辯,辯論,申辯。不值得辯論。 ⑶高屋建瓴: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。現意指某人對事物把握全面,了解得非常透徹,對問題闡述清楚到位。 ⑷駭人聽聞:使聽的人十分吃驚害怕,多指社會上產生的風氣令人感到害怕。 ⑸聳人聽聞:聳,驚動。故意說夸大或驚奇的話,使人震驚。 ⑹記憶猶新:猶,還。過去的事,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,就像剛才發生的一樣,比喻記憶深刻。 ⑺門庭若市:指門前像市場一樣。形容來的人很多,非常熱鬧。褒義詞。(不能形容市場) ⑻歷歷在目:清晰地出現在眼前,一一分明。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,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。 ⑼四面楚歌:比喻陷入四面受敵,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。 ⑽相得益彰: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,使雙方的能力、作用和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。益,更加;彰,顯著。 2.褒貶色彩不分型 對成語的感情色彩(褒義、貶義)或謙敬等理解不準造成的使用不當。 典型示例:我們要努力培養在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,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。 示例詳解:隨波逐流是一個貶義詞,不能用來形容“適應社會的能力”。它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,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,只能隨著別人走。 本類型常見成語: ⑴變本加厲:厲,猛烈。指比原來更加發展。現指情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。 ⑵得隴望蜀:隴,指甘肅一帶;蜀,指四川一帶。已經取得隴地,還想攻取西蜀。比喻貪得無厭。 ⑶各行其是:是,對的。按照各自認為對的去做。比喻各搞一套。 ⑷買櫝還珠:櫝,木匣;珠,珍珠。買下木匣,退還了珍珠。比喻沒有眼力,取舍不當。 ⑸首當其沖:當,承當,承受;沖,要沖,交通要道。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到災難。 ⑹異想天開:異,奇異;天開,比喻憑空的、根本沒有的事情。指想法很不切實際,非常奇怪。 ⑺軒然大波:軒然,波濤高高涌起的樣子。高高涌起的波濤。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。 ⑻言簡意賅:賅,完備。話不多,但意思都有了。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。 ⑼嘆為觀止:嘆,贊賞;觀止,看到這里就夠了。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。 ⑽因地制宜:因,依據;制,制定;宜,適當的措施。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,制定適宜的辦法。 3.使用范圍不當型 對成語的使用范圍或搭配對象不清楚而導致的濫用。 典型示例:“五一”小長假的北海公園,每天都車水馬龍,熱鬧非凡。 示例詳解:“車水馬龍”可以形容城市或者街道,而不能形容公園,這里屬于使用范圍不清而造成的誤用。 本類型常見成語: ⑴別具匠心:匠心,巧妙的心思。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。 ⑵巧奪天工:奪,勝過。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。形容技藝十分巧妙。 ⑶鬼斧神工:象是鬼神制作出來的。形容藝術技巧高超,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。 ⑷功虧一簣:虧,欠缺;簣,盛土的筐子。堆九仞高的山,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。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。 ⑸懸梁刺股:形容刻苦學習。股,大腿。 ⑹源遠流長:源頭很遠,水流很長。比喻歷史悠久。 ⑺貽笑大方:讓內行人見笑。 ⑻不恥下問: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,形容虛心請教。 ⑼今非昔比:現在不是從前所能比得上的。(一定是現在比過去好) ⑽炙手可熱: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。比喻權勢大,氣焰盛,使人不敢接近。 4.兩用成語把握不全 有些成語具有兩種以上的用法,有一些成語還具有截然相反的意義,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就容易導致判斷失誤。 典型示例: a.你就不要在這里班門弄斧啦! b.小弟班門弄斧,見笑了! 示例詳解: 班門弄斧: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,狂妄無知。 貶義|謙辭 本類型常見成語: ⑴豁然開朗:豁然,形容開闊;開朗,開闊明亮。 a.指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。 b.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。 ⑵亡羊補牢: a.比喻出了差錯及時設法補救。 b.也指出了問題才想辦法補救,已經太晚了。 課堂精講 例1:成語接龍 八面來風→風調雨順→ → → → 例題分析: 語文學習重在平時的積累,成語的掌握更是如此。這一道成語考題看似簡單,卻新穎別致,不死板地考某一個成語,考查的就是平時的積累,體現的是過程與方法。 解題思路: 根據平時的成語積累填空,注意選擇自己儲備量較大的成語或簡單易書寫的成語。 參考答案: 示例:順藤摸瓜一瓜熟蒂落一落花流水一水落石出。 例2:《胸無成竹的快樂》(節選) /馮驥才 ①友人見我伏案作畫,便說凡事不能兩全,你不如“棄文從畫”算了。我問何故“棄文從畫”而不“棄畫從文”? ②友人說:看你――白紙鋪案,信筆揮灑,水墨淋漓,濃淡相漬,變化萬千,妙不可言;情趣多為偶然,意味也就無窮。繪畫充滿這樣的偶然,作畫時便充溢著快感,無怪乎畫家大多高齡長壽,白首童顏,不知老之將至;而寫作卻是刻意為之,搜索枯腸,絞盡腦汁,常年筆耕,勞損形容,竭盡心血,早衰早病,往往擲筆之日也正是撒手人寰之時了! 1.揣摩第②段中加點的“撒手人寰”一詞,在不影響句子表達的前提下,請你試用另一個成語來替換它。 例題分析: 本題的特點是將成語知識和現代文閱讀結合起來考查,讓學生體會漢語詞匯的豐富多彩這一特點。 解題思路: 既要求理解文段的意思,可將替換的成語放到具體語境中去檢驗,又要求理解句中成語的意義,并盡可能多掌握一些同義成語。 參考答案:壽終正寢,嗚呼哀哉,一命嗚呼 例3:根據內容填空 1.成語“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”是根據《三國演義》____________(戰役)中“周瑜定計火攻曹操”的故事演化而來的。 2.請再寫出源于《三國演義》的兩個成語,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。 成語: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:______________ 成語:__ __人物及故事:______________ 例題分析: 這一題將成語的考查和名著閱讀結合起來,從出題角度看,兼顧了知識點的覆蓋,既考名著閱讀,又讓學生對成語的來源有所了解,明白典故性的成語需要探索成語的來源和出處,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義。 解題思路: 許多典故性的成語都來自于歷史事件、歷史故事和古代作品,平時要注意積累,可以運用聯想記憶法,即利用典故來識記成語的意思。 參考答案: 1.赤壁之戰 2.三顧茅廬,劉備三請諸葛亮;身在曹營心在漢,徐庶人在曹營不獻一策等。 例4:選擇符合題意的一組成語。 啄木鳥要想吃蟲子,就應該飛到樹上去,而它卻飛到剛剛架好的電線桿上,其結果是永遠吃不到蟲子的,這正是( ) A.粗心大意 見異思遷 B.南轅北轍 緣木求魚 C.碌碌無為 癡心妄想 D.并行不悖 徒勞心力 例題分析: 本題考查的是語境中成語的意義以及同義成語的辨識。 解題思路: 答這道題,首先要讀通句子的意思,了解到啄木鳥吃不到蟲子的關鍵在于方向錯誤,其次要準確理解選項中成語的意義和各項之間的區別,然后兩相對照。很明顯,只有“南轅北轍、緣木求魚”這兩個成語的比喻義均是行動方向同目的相反之意。 參考答案:B 例5:根據下面各句的內容或提示,概括出相應的成語。 A.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于草廬之中。” B.《扁鵲見蔡桓公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,扁鵲的悲劇是由于 造成的。 C.《桃花源記》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桃花源,“未果,尋病終。后遂無問津者”。后人據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為: D.由《木蘭詩》的結尾“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;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,后人概括出一個成語 ,比喻事情錯綜復雜,不易辨清真相。 例題分析: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成語的積累及其出處的了解。 解題思路: 答題時,一要讀懂各項提示語,包括相關文章內容的理解;二要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字眼確定恰當的成語。如A項中的“三顧”“草廬”,C項中的“無問津者”,D項中的“撲朔”“迷離”“辨”等。 參考答案: A.三顧茅廬 B.諱疾忌醫 C.無人問津 D.撲朔迷離 例6: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( ) A.因此,氣象學家們總是憂心忡忡,深感內疚和不安。(形容心事重重、憂愁不安的樣子) B.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發出低低的聲音。(一開一合的意思) C.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,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。(適應時代的需要而出現或發生) D.我們跟大家討論××廠下崗職下如何克服困難自強不息的事跡。(形容性格堅強,做事果斷) 例題分析: 本題考查成語的理解。 解題思路: 理解成語的意思,是正確使用成語的關鍵。這道題將成語放到具體的語境中,再讓學生來判斷釋義的正誤,降低了試題的難度,又考查了學生對成語的正確理解。D項中的“自強不息”正確釋義應為:自覺地努力向上,永遠不松勁。只有這樣解釋才能與“克服困難”并用,放到句子中也才講得通。 參考答案:D 例7:單項選擇題 1.選出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。( ) A.“神舟五號”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和順利返回,是2003年舉世矚目的大事,更是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不朽盛事。 B.舞蹈家楊麗萍精心打造的舞劇《云南印象》,融民族風情和舞蹈藝術于一爐,令人嘆為觀止。 C.隨著21世紀科技不斷向前發展,醫學界對艾滋病患者將再也不會像剛發現時那樣愛莫能助了。 D.張建體格強壯,打起球來又十分賣力。這次籃球比賽中,小張身體力行地投進了好幾個球。 2.下列句中劃線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( ) A.這次藝術節辦得栩栩如生,全校師生交口稱贊。 B.執法部門要善于虛張聲勢,使假冒偽劣產品無藏身之地。 C.老師幾句點評,使我茅塞頓開:“啊,這篇文章原來還有這么深刻的內涵。” D.我們每年都在家鄉植樹,現在,那里的樹已是鱗次櫛比,鳥兒也回來了。 例題分析: 這兩道考題的題型是最常見的,在全國各地的中考中經常出現。考題的特點在于要求直接辨析成語在句中運用恰當與否,沒有提供可作比較的兩者。 解題思路: 此題對考生了解成語詞義、掌握辨析方法、理解和把握語境的要求更高。所考成語是我們平時常用而又容易用錯或用得不恰當的成語,這提示我們平時復習不要將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語上。 參考答案:1.D 2.C 學以致用 1.下列句子中加重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( ) A.《紅樓夢》是一部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,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。 B.當巨大災難來臨時,全國人民總能萬眾一心,眾志成城,共渡難關。 C.某旅游景點的環境臟亂差到如此地步,簡直令人嘆為觀止。 D.北京奧運場館“鳥巢”與“水立方”雖出自不同設計師之手,卻又異曲同工之妙。 2.下列句子中加重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( ) A.王老師是個公正的人,他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,從不厚此薄彼。 B.做數學題馬虎不得,一定要認真審題,精打細算。 C.他雖然學習很好,但是對班級的事情漠不關心,因此大家都不同意選他當三好學生。 D.晏嬰雖然其貌不揚,卻是春秋時代一位難得的良將。 3.下列句子中加重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( ) A.海爾電器已經遠銷歐美,用有廣闊的國際市場,可謂源遠流長。 B.這場颶風造成了極大的破壞,城市基礎設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,上萬災民流離失所。 C.雖然是已經聽過多遍的故事,但是只要是他講的,我們就總能聽得津津有味。 D.對于小說家來講故事情節的整體設計必不可少,而細節上的精雕細刻也是很必要的。 4.下列句子中加重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( ) A.領導干部應當深入群眾,而不能總是居高臨下,發號施令。 B.我困惑了好久,卻因為他的一句點撥而茅塞頓開。 C.陳老師深入研究先鋒詩歌多年,掌握著許多第一手資料,又有多年的創作經驗,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專家。 D.雁蕩山巧奪天工,真可謂是天下奇景! 5.下列句子中加重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( ) A.看著眼前的場面,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。 B.如果想要成為受歡迎的人就要學會身臨其境地為他人著想。 C.相近的生活雖然清貧,但是卻如一支鄉間小唱一般充滿詩情畫意。 D.雖然迷霧重重,但是我們一定要深入調查,查個水落石出。 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( ) A.乒壇小將邱貽可在47屆世乒賽上一鳴驚人,以4:2淘汰了男子單打頭號種子選手波爾。 B.初三(2)班全體同學刻苦鉆研,合作探究,同學間相互不恥下問,形成了良好的學風。 C.阿爾及利亞發生了強烈地震,頃刻間天翻地覆,不少高大建筑紛紛倒塌,人員傷亡嚴重。 D.桌凳壞了,有人悄悄修好;地上有紙屑,有人隨手撿起……同學們對身邊小事無所不為。 題22.對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,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( ) A.新資金的注入,使這家嚴重虧損的企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。(脫胎換骨:此處的意思是徹底改變了原來的面貌) B.留連湖邊,細細品味,這才發現白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脫俗的氣息。 (超凡脫俗:此處指超越凡人,不落俗套) C.修建工程浩繁復雜、修建方式難以想象的小三峽古棧道,謎語般的在大寧河上留候了千年。(謎語:此處指至今尚未破譯的古棧道的修建之謎) D.在抗擊“非典”的斗爭中,我們萬眾一心,眾志成城,取得了很大的勝利。(眾志成城:比喻大家團結一致,就能克服困難,得到成功) 題23.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( ) A.足球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,在場的觀眾不時地為首當其沖的運動員喝彩,為落后者加油鼓勁。 B.孩子應該干、可以干的事情,要讓他們自己去干,父母不要評頭論足。 C.宋老師針對班上學生學習成績良莠不齊的現狀,講課時注意因材施教,收到了理想的效果。 D.“執政黨的黨風問題,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”,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及時地向全黨敲響了警鐘。 題24.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( ) A.報到那天,我在陌生的教室里與五十多位同學不期而遇。 B.有人說:“生活提高了,生產就會提高。”這真是舍本逐末的說法。 C.他們個個生機勃勃,決心大干一場。 D.這篇文章觀點十分新穎,見解十分深刻,的確不同凡響。 題25.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( ) A.西方詩歌很難譯得形神兼備,理性上我一貫贊同忠實,然而伴隨忠實而來的板滯或晦澀又常使我意興闌珊。 B.因為臨時有事,我未能去黃浦碼頭為他們送行,第一次也是恨一的一次對朋友失約,對此我一直耿耿于懷。 C.“神來”、“頓悟”,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,而是經過千錘百煉之后,必然會產生的瓜熟蒂落。 D.他在選擇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學校時,既想報清華大學,又想報北京大學,總是見異思遷。 題26.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( ) A.于是我們開始看武俠小說,有時候上課也禁不住翻兩頁,長此以往,我們的成績都開始退步。 B.金穗高粱成熟期參差不齊,多次分別收獲,很不方便。 C.學校里教學秩序整頓以后,以前那種不正常的師生關系也應該改弦更張了。 D.有些人對經濟建設上的浪費損失已經司空見慣,養成了一種麻木不仁的惡習。 參考答案: 21.A 22.B 23.D(A“首當其沖”指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,用在這里不合適;B.“評頭論足”應改為“越俎代庖”;C.“良莠不齊”改為“參差不齊”) 24.D(A“不期而遇”指沒有約定而意外地相遇,“舍本逐末”應為“本末倒置”,C.“生機勃勃”指物,應改為“生氣勃勃”) 25.A(B“耿耿于懷”應改為“悔恨不已”,C.“瓜熟蒂落”改為“柳暗花明”,D.“見異思遷”應改為“左右不定”)26、D(A“長此以往”不能用于追述過去的事情,B.“參差不齊”指長短、高低、大小不齊,C.“改弦更張”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,不能形容人的關系) 課后作業 1.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( ) A.老百姓對膾炙人口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感到震驚。 B.禪城區設置路邊停車場應該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。 C.在公安機關的嚴厲打擊下,傳銷集團銳不可當地被搗毀。 D.我和老王單槍匹馬參加市運動會,奪得跳遠冠軍。 2.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( ) A.計算機是一種工具,盡管是高科技工具,但擁有它并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,一蹴而就。 B.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《變色龍》,構思新穎,匠心獨運,值得一讀。 C.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臺獨陰謀得逞;我們要聽其言,觀其行,對臺灣領導人將把兩岸關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。 D.任何個人的成績和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比起來,都不過是滄海一粟。 3.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( ) A.這行云流水般的歌聲使所有在場的聽眾獲得了極大的藝術享受。 B.一方困難百方支援,被洪水沖得囊空如洗的災區又重建了家園。 C.這么好的天氣去郊游,同學們可以在大自然中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。 D.凡是優秀的演員,總能把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。 4.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( ) A.這次藝術節辦得栩栩如生,全校師生交口稱贊。 B.執法部門要善于虛張聲勢,使假冒偽劣產品無藏身之地。 C.老師幾句點評,使我茅塞頓開:啊,這篇文章原來還有這么深刻的內涵。 D.我們每年都在家鄉植樹,現在,那里的樹已是鱗次櫛比,鳥兒也回來了。 5.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( ) A.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,都看不見這衣服。 B.老師誨人不倦的囑托,一直鞭策著我不停地前進。 C.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,自出心裁,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。 D.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,真是巧奪天工。 答案:BCDCC 7 7